微信 | 微博 | 抖音
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新闻

执源治理往“前”看|400万!1天执行到位!主打一个“和”字!

时间: 2023-06-09 14:54 来源: 老河口法院

“感谢老河口法院,还没有执行立案,仅用一天就帮我们收回了400万元债款!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经营!”

近日,A公司给法院执行干警发来短信点赞。

据悉,这是老河口法院执前和解机制运行以来,执行到位标的额最大、用时最短的一起案件。

打错账户要钱难

A公司由于财务人员操作失误,将400万元款项划入B公司账户,致使400万元被执行给了C公司。原因是B公司与C公司存在债务纠纷,该账户被冻结。

A公司向B公司提出返还要求,但B公司拒不返还,A公司遂提起诉讼,法院判决B公司向A公司返还400万元。案件生效后,B公司迟迟未履行。为尽快实现权益,A公司又向老河口法院申请强制执行。

执前和解不收钱

接到执行申请后,法院却拒收A公司执行费!原来,老河口法院根据执行分流机制,先行开展了案件调查与评判。经调查发现,B公司名下有多处房产,具有履行能力。

鉴于案情简单清晰,执行干警决定尽快开展执前和解,不仅为A公司省下大额执行费,也有助于维系两家企业多年的合作关系。

 

事不宜迟!执行干警立即联系B公司,向其阐明不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的法律后果,以及可能对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。在执行干警努力下,该公司表示愿意坐下来商量商量。

时不我待!执行干警一边研究可行性和解方案,一边紧锣密鼓“牵线搭桥”,两企业最终顺利达成一致意见,签订了《执行和解协议》。A公司债权得以实现,400万元的一场“误会”,就这样化解在了执行前。

执源治理“和”与“分”

今年以来,老河口法院在“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”上,积极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和“诉源治理”理念,通过执前和解机制建设,将执行工作化“强制”为“主动”。

同时,通过把执前和解与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有效衔接,做到执前下功夫,执中简案快办、繁案精办,实现执行资源优化配置,开辟了执行案件多元解决、源头解决的新路径。

此举强化案件当事人之间的沟通,充分考虑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和实际困难,既保证了案件的顺利履行,同时节省了当事人的诉讼、执行和时间成本,能够有效促成对立当事人握手言和、重建诚信。

开展以来,老河口法院促成执前和解85件,执行到位标的2395.7656万元,该批执行案件预计平均用时由原来的101天缩短至17天,执行质效得以全面提升。

执前和解好处多

 

一、提高效率。促成一个案件达成执前和解,可以有效减少执行案件立案和办理流程,缩短办案周期,效率远远高于强制执行程序(强制执行办案期限为180天)。

二、减轻诉累。开展执前和解,胜诉当事人权益能够得到及时兑现,被执行人也不用交执行费,在维护当事人权益的同时,减轻了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的诉累,节约了诉讼成本和执行成本。

三、缓和矛盾。将案件在执行前和解,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被执行人与申请执行人之间的对抗,缓和了社会矛盾,也给了“诚而不幸”的被执行人一次机会。

四、保护征信。通过执前和解,被执行人在执行立案前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,避免了纠纷进入执行程序留有“案底”,而影响个人或企业征信。